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118章 順勢而行

關燈
雖然大秦的軍隊很強勢,但對於新任的安南王黎泰存而言,還是親自將自己從荒島之上接出來,又為六神無主的自己指明方向,最後扶持著自己登上王位的趙浩趙先生更能夠帶來安全感。

所以在正式拿到朝廷敕書,被封為安南王的這一天,他提出了一個要求。

要趙先生陪著自己一起住在王宮裏。

雖然這一切可謂是自己一手推動的結果,但趙浩一向表現得非常低調,尤其是大秦軍隊開到安南之後,更是抱持著一種“深藏功與名”的念頭,並不過多的幹涉什麽。

畢竟他深谙官場之道,自己已經拿了一份大功,陛下那裏不會忘記,剩下的自然就不能再占了。

結果沒想到之前發揮得太用力,導致安南王好感太高,竟然提出了這種要求。

這就很尷尬了。

這王宮真要住進去,他成什麽人了?若他只是個文臣也就罷了,偏偏參謀部雖然沒有軍權,但是按照陛下的意思,卻還算是武人。

安南王連大秦的軍隊都不信任,就只相信他,皇上又會怎麽想?

以一己之力左右一個國家,若他不是大秦的朝臣,那倒也算是件好事。可他真的沒有要來安南為官的意思啊!他全家老小都在大秦,自己作為戶科給事中也算前途光明,怎麽可能想不開?

然而這種解釋,不能說給安南王聽,更不能說給本來就對自己頗有微詞的援軍和同僚們聽,甚至還在大家的攛掇下,不得不同意暫時住進安南王宮之中。不過在他的堅持下,住的是接待貴賓的宮殿,總算是拉開了一點距離。

然後趙浩立刻寫了一篇聲淚俱下、情真意切、感人肺腑的奏折,連夜著人發送回京。

他對大秦一片忠心可昭日月,別人誤會也就罷了,陛下萬萬不能也對他生出疑心啊!

這封奏折對李定宸而言,可謂是正中下懷。

“趙參謀果然是一員福將。”他將奏折給越羅看,“朕正發愁這接下來的事該怎麽處置,他就替朕分憂來了。”

越羅一看,也忍不住失笑。

趙參謀恐怕不會知道,皇帝正希望安南王身邊有這麽一個可信之人。而他要辦成李定宸交代的事,一二年內,估計是不能從安南回來了。雖然還是大秦的臣子,但估計真要在安南做一段時間的官。

李定宸雖然看中了安南的土地,但也不是不由分說就要派兵去奪的意思。本來是打算派遣使臣,兩國修好之後再從長計議,但如今有趙參謀作為中間人,安南王對他如此信任,要辦成這件事倒是容易得多。

所以他很快提筆在奏折後寫下批語,又另外手書了一封旨意,一並發還給趙浩,要求他推動安南國接受農事部的人入駐。

大秦以上國的名義出人出糧種出種植方法,幫助安南國開墾土地,種植各種糧食作物,增產增收,這是求都求不來的好事。安南王黎泰存聽趙浩一說,便立刻點頭應承。

“若當真能種出更多糧食,使我安南百姓人人都可飽腹,便是天大的恩情了。”他將文武官員召集過來宣布此事時,不由感慨,“此乃上國皇帝陛下的恩典,我等豈可不念?”

但安南國中也不是人人都如他這般傻白甜,雖然依附於阮氏的人都被抓起來了,但留下來的這些人中,也頗有明見之人。

他們又沒有被嚇破了膽子只知道依附大秦,立刻就有人出列質疑此事,“人人都可飽腹,便是大秦也無法做到吧?真有這麽好的事,必定敝帚自珍,豈會這麽好心,要來幫扶我國?我王莫被他人蒙蔽才是。”

有一個人開口,其他人自是紛紛附和。言語之間,暗示大秦軍隊還在國中,軍餉軍備一應都是他們安南國支持,而今又要引進大秦的種植方式,只怕長此以往,安南國不存,會變成大秦的一部分。

這種陰謀論還挺有市場的,立刻引得不少人心生懷疑。

趙浩被他們氣笑了,“諸位請放心,大秦軍隊還留在此間,不過是因為大王才剛剛回宮,擔心再生事端罷了。若是大王首肯,士兵們也想趕著回去過中秋呢!”

這話他是咬著牙說的,因為皇帝能放心召回軍隊,是因為他一個人就取代了一支軍隊的坐擁,牢牢的楔在安南國中。能讓他們心甘情願的接受這件事,自然比用軍隊威脅得來要好。

所以其他人都趕著回去過中秋,但他接下來幾年的中秋,怕是都必須要在此過了。

但咬牙歸咬牙,趙浩對朝廷卻是沒有半分怨言的。戰爭剛剛結束,其他人的功勞都還在議論之中,但他卻已經掛上了“安南清吏司”的名頭。雖然安南如今並非大秦的領土,但憑借著安南王的信任,他的職權卻非常大。

而且皇帝許諾,若能將安南的事情辦好,將來他回朝時,一個戶部侍郎是跑不掉的。

要知道戶部侍郎是正四品下。對於官員來說,五品是個非常重要的坎,多少人在朝中煎熬二三十年也不見得能跨過這道坎,一輩子沈淪下僚,而他卻只需要在這裏種幾年的糧食就能邁過這道天梯。

叫朝中那些大人們知道了,只怕會嫉妒得眼睛發紅。

他說完之後,就將眼望向安南王。安南王心裏顯然也有些疑慮,因此只是含糊道,“孤雖然有心留下,卻也不好耽擱了大秦壯士們回想。就請趙先生替孤安排。”

而後又許諾了許多的金銀財寶作為“辛苦費”。

趙浩拍著胸脯保證能夠將這件事辦妥當,便帶著賞賜出宮去了。

第二日大秦便退了兵。

——他們雖然不需要趕著回去過中秋,但兩廣那些不服教化的山民,卻是要順便收拾一下的。有安南國出軍餉,自然再好不過。

軍隊撤出之後不久,農事部兩廣的負責人就帶著人馬牲畜和良種趕到了安南。

這裏氣候與兩廣相似,因此帶來的作物也都是在這兩地種得好的良種。而安南本地氣候炎熱,雖然已經快到中秋,卻還可以種植一季作物,因此農事部的人一到地方,便立刻投入到了火熱的勞動之中。

安南地廣人稀,又因為土地肥沃、出產甚多,隨便種植一下就夠吃了,所以土地完全沒有被開發利用起來。種植方法更是還停留在原始社會。因此農事部的人帶來的不光是新的種植方式,還有新的風氣。

這麽好的地,只要利用起來,一年收上幾萬斤糧食不成問題。

什麽你說安南人少吃不了?沒關系,可以賣給我們大秦啊!價格優厚,絕對不讓你們吃虧。作為屬國,安南使用的本來就是大秦所鑄銅錢,倒是沒有任何不方便。若是不想收錢,還可以從大秦境內運送雪白的海鹽,耐用的鐵器,上好的茶葉、絲綢、瓷器等物品過來交換!

展望中的好日子似乎就在眼前,有了這種誘惑,安南的百姓們也對種植生出了無限的熱情。

到這一年年底,安南新開墾出了數萬畝良田,收獲頗豐。大車大車的糧食被運往大秦的同時,農事部也功成身退,留下了一些農具和牲畜,以及一套大秦新編的《農事全書》。

第二年的天元節,收到消息的交趾、占城等地便都紛紛遣使來朝,願依附大秦,主動要求農事部的人入駐本國,幫助百姓們開墾良田,種植作物。

李定宸自是欣然首肯。

有了這幾個國家作為糧食儲備地,李定宸便放開了對江南茶園和桑園的控制。

早先,江南其實是產量的地方,號稱“魚米之鄉”。但到了前朝,因為絲綢行業的暴利,很多地方都將田地荒廢,改為桑園。而江南又有數種茶葉被定為禦茶,同樣打出名頭,茶園遍地。如此一來,用於種植的土地就少了。

本朝開過之後,為了保證足夠多的耕地,便限制了茶園和桑園的數量。所以江南雖然出現了不少手工業者,但到底不成氣候。

如今李定宸開放了這種限制,可以想見,未來幾年內,江南絲織品和茶葉的產量,必然會登上一個新的臺階。而這些東西,又可以從海外換回大車的糧食和礦產。

整個大秦都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之態。如今說起戰爭,說起他國,朝臣們的思想也不像是以前那麽保守了。既不覺得撮爾小國對大秦而言無關緊要,也不會覺得草原異族難以戰勝。

他們開始意識到,每個國家的存在都有其意義——對大秦來說。

李定宸甚至聽殿中省的人說,有一天三位閣臣閑談時,博覽群書,知識面很廣的首相杜卓華曾無意間提起,東海盡頭的島國上似乎有著非常豐富的銀礦。

作者有話要說: 朝臣們:大秦是世界的中心。

以及杜大人你學壞了,還記得大明湖畔的王先生嗎_(:з」∠)_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